抗凝血酶Ⅲ检测试剂盒(发色底物法)
一、项目概述
抗凝血酶III(AT-III)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性抗凝蛋白,参与维持体内凝血与抗凝系统的动态平衡,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,主要作用于凝血酶和因子Xa而发挥其抗凝活动,亦会被肝素作用,将其灭活作用增强数千倍,AT-III是人体抗凝系统的主要因子之一,约战抗凝系统总活性的70%。
二、临床意义
1、遗传性AT-III缺陷:
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(VTE),是中国VTE患者最常见的遗传性危险因素,该疾病分为2型,I型分为Rs型(反应位点变异)、HBS型(肝素结合位点变异)、PE(多重变异)。纯合子(是指同一位点 (locus) 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)I型AT-III缺陷患者往往不能存活。绝大多数纯合子II型AT-III缺陷症患者在幼年时期就发生VTE,近一半患者在出生后6个月出现VTE症状,需要长期抗凝药物治疗,杂合子(杂合子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)II型AT-III缺陷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。
2、获得性AT-III缺陷:
主要有三种原因,1、合成障碍,主要表现在严重的肝病;2、消耗过多,表现为DIC、VTE;3、丢失过多,表现为肾病综合征。目前主要用于:1、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判断,坏死程度越严重,AT-III活性越低,活性低于50%对血栓形成有很大助力,可作为肝病早期预防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的依据;2、肾病综合征的个体化抗凝治疗指标;3、作为DIC动态监测的敏感指标。
3、肝素治疗效果监测:
AT-III活性为70%时,肝素作用约降低65%,AT-III活性为50%时,肝素作用约约为原来的20%,应考虑补充,AT-III活性低于30%时,肝素基本无效。
三、临床应用
1、DIC和VTE的病情及治疗监测
2、严重肝病的早期预判
3、肾病综合征的个性化抗凝治疗
4、血栓性疾病的诊断
5、肝素治疗的监测
四、适检人群
1、恶性血液疾病患者,血友病、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
2、血栓性疾病患者
3、肝病患者及高危人群
4、肾病综合征患者
产品分类